AIGC创业大盘点系列之一:AIGC市场预测与中小创业者入局时机

系列:

之前没有做的不要慌,现在想做的可以考虑入局了....

一、前文:

昨天算是AIGC这一波的一个时间点啊

Meta,也就是facebook开源了LLAMA2的模型,我昨天出了一期视频。

因为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所以就说一点零散的想法:

这几张图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

6月底:

Llama2发布之后:

这几个人大家都认识吧,简单说就是中国互联网最牛的企业家与投资人。

前面2张图大概是6月底,最后一张是今天的。

二、未来的节奏

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。然后聊聊中小创业者能干什么

1、大厂:

1)自研

在技术行业有句话叫:人家一开源,我们就自研

首先,毫无疑问,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模型将在未来2个月内出现一波井喷,

所以Meta这个举动救了几乎所有中国的互联网大厂。

2)云服务

接下来,大厂的首要目标就是抢占基础AI智能云服务市场。

这是大厂们最想抢的市场,也是一个只属于大厂的市场。

首先在这个市场上,大厂可以大开大合,靠资源平推。

再者,AI基础服务的市场上限会比较高,比较类似于云服务的市场,能够给大厂提供足够的想象力。

我们要理解大厂,大厂的思路是什么?

大厂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源,不是钱,不是流量这种能够让小企业打破头的东西

责任才是最大的问题。

除非是创始人自己带队All in的市场,否则高层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。

所以大厂最喜欢的就是基础云服务这种确定性最强,而且上限很高的市场。

这个厮杀往往伴随着各种补助与甩卖...

这个阶段大概会持续1-2年。

2、行业垂直

大厂在开放API的同时,也会积极寻找落地场景

大语言模型相比之前元宇宙或者区块链的那一波,想象空间要大很多。

在这个阶段,各个行业会被热潮或者媒体带起来,想进来看看机会。

包括

这会是厮杀最激烈的市场,也是可能出现各种奇葩产品的领域。

不过,混乱是上升的阶梯。

3、终局:

大概2年后,这场混战能分出一个胜负。

基础能力提供商大概整个市场大概能剩下3-5个。第一与第二能分走70%以上的配额。其他的玩家被踢出局。

垂直行业也差不多,能留存几个头部。

二、中小创业者:

虽然说AIGC现在被炒的很火,

我觉得能够给创业者的市场份额是无法与【移动互联网浪潮】去相比的。

市场不够大,也意味着窗口期更有限。

从去年年底AIGC的大火,我身边很多创业的朋友就开始折腾这个。

很多人都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,充满红利的市场

而实际操作中,大家很快都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,然后发现,能赚钱的只有卖课的。

硬件:

无论你做什么场景,你都得有稳定的产品

在之前移动互联网浪潮和互联网那一波不同,当年自己搞个服务器就可以起步。

而现在,在AIGC,创业者首先是很难搞到稳定的算力。

提供AI服务2种办法:

API:

之前在中国境内,很难获得稳定的API服务,当然也不是完全做不到,只能说成本就上去了。

关键也不稳定啊!不是哪天就被封了,也不知道哪天就被查了。

可以说找中国搞API,就是在一己之力对抗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。

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创业,你自己放心吗?

自建硬件:

那么如果自己架构服务器呢?

我之前做产品的时候,发现大语言模型的硬件门槛会远远高于之前IT项目的。

之前,一台普通服务器,就能承载几千用户同时在线,就算是重度游戏的服务器,带个几百用户也没问题。平均单个玩家的硬件成本也可能也就1元每月。

但是AI时代不同,硬件的并发能力大大下降,甚至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请求,而多人就要做排队。

这意味着硬件成本已经不再可以忽略。

IT项目之所以能够高利润,核心就是能够以非常低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。但是这个逻辑在AI时代已经不适用了,

除了平均价格,有些服务的起步配置就贵得要死。

这还只是运行成本,不算微调或者个性化训练的成本。随便一次个性化训练就是以小时计算。

在一个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土地上,是很难建房子的。

为什么是现在:

因为会有一波红利可以吃。

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,因为大厂要开始卷了。因为在这个阶段,大厂很可能会赔本做市场,这个时间段的红利不吃白不吃。

中小创业者有可能能够以一个比较低的成本来构建自己的服务。

因为我们创过业的人都知道,

重点不是花了多少钱,重点是能不能赚回来钱。

投入不重要,重要的利润

一旦前期能够验证方向和产品,

再找钱来自建硬件环境,也不会是很难的事情。

而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分析市场,组织团队,找钱....

大概几个月后,等大厂的AI基础服务出来

正好能用上。